必纵星观
星象必达·纵览热娱必纵星观
星象必达·纵览热娱吃饭前先拍下“宝宝”跟食物的合影、旅游时镜头对焦的是可爱“崽崽”、生日时还要和“娃娃”一起切蛋糕……这些备受年轻人宠溺的“崽崽”们可不是真正的小孩,而是萌感十足的棉花娃娃。
从追星应援产物到二次元同人二创制品,再到无属性棉花玩偶,棉花娃娃凭借可爱软萌的外表、能够自由装扮的高可玩性,以及能够提供情感陪伴和治愈减压的情绪价值,俘获了大批年轻消费者的心。
在圈外人看来,这些棉花娃娃不过是些可爱的玩偶,但对于“娃妈娃爸”而言,棉花娃娃不仅是个性表达的载体,还是如同自家孩子一般的家庭成员。
目前,市面上流行的棉花娃娃主要分为两类:由娃妈们自行定制或拼团生产的棉花娃娃,以及影视制作方、娱乐品牌通过IP授权发布的官方周边棉花娃娃。
开团定制的棉娃价格通常在40元到100元不等,而官方娃娃的售价通常在169元-260元不等。此外,养娃的开支还包括娃衣、娃包、娃娃妆发等各类衍生品。
微店相关数据显示,棉花娃娃爱好者平均持有8只以上,并且会持续购物周边配件,通常服饰配件消费比保持在1:3左右。
市场数据显示,2023年,中国棉花娃娃市场规模已达112亿元,预计2025年将突破150亿元。然而,对于制作棉花娃娃和娃衣的中小商家而言,盈利似乎并未因此变得更加容易。
随着市场的成熟,棉花娃娃的制作流程和工序已经逐渐透明化,成本结构也越来越透明,这使得娃厂、工作室的定价策略变得更加困难。此外,棉花娃娃行业的低准入门槛也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。
尽管如此,对于热爱棉花娃娃的妈咪们而言,只要产品具备独特的创意、可靠的品质以及个性化的设计,她们就愿意为之买单。